close

前陣子開始參加學園婦女小組的聚會,小組的輔導Jade送了我一本小冊子-勇敢回家,回家讀了真的感動,也一一解惑了我心中的疑問,在這裡提供給每一個全職媽媽,或者想成為全職媽媽的母親。


(摘自學園傳道會的小冊子,以及網站,作者是馮志梅)


 


序言:最美的呼召-馮志梅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道森曾說:在所有的哺乳類動物裡,只有人類會把自己的孩子給別人乳養。 其實他是針對人類歷史中,過去幾十年才普遍發生的家庭現象而說的。因為今天社會的價值觀讓我們誤認為女人的價值在於她的外貌,學歷,成就,財富,社會地位.....。因此女人在家庭以外尋找滿足與肯定,也不再優先重視上帝創造我們時賦予我們最崇高的天職-母親,或者認為專業的人能取代母親的角色,甚至視母職為實現自己理想的攔阻。


 


但家庭事業兩頭燒的婦女處在極大的矛盾之下,在工作時心裡惦記著不在身邊的孩子,回到家面對孩子時卻又力不從心,充滿虧欠與挫折感。我相信許多職業婦女基於一些擔憂做不了回家的決定,而許多家庭主婦也不確定自己所做的是否有價值,因此學園婦女事工的媽媽們共同寫了這本冊子,回答一些她們曾經掙扎過的問題,破解一些她們曾經相信的謊言,分享一些她們突破的經歷,來幫助妳做出最明智的決定,享受上帝給妳的角色,發揮祂給妳的影響力!


 


請記得:母親是 最美的呼召,無可取代的角色,改變世界的推手,浪子歸家的力量!


鼓勵妳:勇敢回家,享受在家!


 


全職媽媽的挑戰-自我價值上的迷思


 1.父母栽培我受教育,不去上班帶小孩好可惜。念那麼多書做甚麼?不去上班埋沒我的才能、專業。


父母愛我們、栽培我們受教育,就是希望我們能對社會有所貢獻,然而社會是由家庭組成的,當我們回家帶小孩、對家庭全力付出時,等同於對社會有所貢獻。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社會和諧,安定社會秩序,若我們回家將自己家庭、孩子管理好,給我們的孩子有個健全的家庭,就能減少社會問題,使社會更加安定和諧!這樣一來更不會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栽培與期望了。


 


況且,在家帶孩子就必須規畫每天的生活,這時我們以前所得到的學問、知識和所受的教育,絕對可以落實運用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並且可以成為孩子將來學校教育的延伸與輔助的力量。


 


回家帶小孩使我們有更充裕的時間與孩子相處,可以更直接有效,隨時隨地的將正確的價值觀和我們的信仰傳達給孩子。在家帶小孩的生活充滿多元挑戰性,不僅不會埋沒我們的才能,甚至還有更多機會發展我們潛在的能力。總之,回家帶小孩(實踐生命傳承),絕對是一條回報父母,回饋社會最正確的路!


       


2.沒去上班沒有貢獻、生產力,會被人看不起。有好的工作,我的孩子和家人會以我為榮。


全職媽媽對家庭的貢獻極大,根據美國Salary.com公司發布的調查顯示,如果全職媽媽屬於有給薪職,其一年薪資應該為十三萬四千一百二十一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二十九萬元,其金額約等於美國頂尖廣告公司主管、行銷經理或法官的薪水。


 


全職媽媽角色集眾多工作於一身,包括家務處理者、日間托兒教師、廚師、電腦運算者、洗衣工、工友、設施管理者、駕駛、執行長與心理學家等。全職媽媽一週工作時數為九一點六小時,並且全年無休。全職媽媽對孩子與丈夫的關愛、悉心照料,更無法以金錢來衡量。


 


媽媽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學習效法榜樣。當母親不以外在附加的學歷、工作、身份、地位、收入、外表為榮,而是看重家庭價值,以夫妻與親子關係為最優先,願意捨己委身在家中,孩子就從母親身上看到一個生命的榜樣,從中學習各項寶貴的品格與真理。


 


一位有自信心,肯定自我價值,樂意犧牲自己服事家人的媽媽,更能傳遞給孩子生命中真正重要寶貴的價值觀。孩子和家人將會以妳為榮的!


婦女並不需要外在光鮮亮麗工作的頭銜,才能肯定自己在上帝眼中的價值;選擇在家的媽媽即使得不著他人的肯定,但絕不損於她對家庭的貢獻。因為她所選擇的是一條討上帝喜悅的道路。


 


3.不去上班會跟社會脫節,被社會淘汰。我不想成為黃臉婆。


這句話乍聽之下,似乎言之有理,但仔細探究,不難發現其空洞、謬誤之處。首先,社會面象是多元的,社會不應被窄化成為工作,只侷限於上班而已。在職場上所接觸的也只是這個社會的一小群人,所接觸的面象是有限的。


 


其次,在家帶小孩並不表示退出社會,或是不需要關心社會。全職媽媽仍參與在社會中,並且可以透過網路或媒體,瞭解社會的脈動及全球的資訊。只要保有一顆學習的心及終身學習的態度,是不會被社會淘汰的。只有不肯學習的人,才會被社會淘汰。


 


所以和社會脫節與上不上班無關,重點是妳的心是否把自己封閉孤立起來,不願意走入人群與人來往,這才會與社會脫節。況且    在家不一定要成為黃臉婆,妳可以自己決定要成為甚麼樣的女人。漂亮是從心裡發出的,情緒穩定的女人最美。


 


4.我的工作很有意義、很有影響力,可以幫助人、可以傳福音。


以上所言沒錯,但是女人一旦組成家庭,是被神呼召成為妻子、母親。在神的旨意中,做一個妻子與母親的呼召比任何工作都來的聖潔崇高。女人的家是她最重要的事工。在以家庭為優先的原則下,婦女仍可發揮她的影響力,幫助周遭的鄰居、親戚、朋友及傳福音給他們。


 


公司的工作可以聘請別人做,但先生跟小孩所需要的「妳」是無人能取代的。再者,一個人的精神體力有限,當妳有在外的工作,將沒有足夠精神體力做妻子與母親的職分。


 


人生有許多不同的季節(春夏秋冬),身為女人成為母親,在孩子還年幼需要母親的階段是女人的夏季,是耕耘的時候。神在此時給女人的責任是在家全心乳養自己的孩子,奠定孩子人生最重要的根基──安全感,用聖經的真理教養建造孩子,使他們成為健康有影響力的人。這才是真實、有意義、有價值及影響力的工作。


 


我們需要明白在神裡面的優先次序,對神在每個階段託付我們的事忠心擺上。家庭是我們的優先,當我們照顧好自己的家庭時,傳福音或幫助人才不會虧欠神的榮耀。(提多書二:4-5)。


 


5.我的工作少不了我,並且我已經經營這麼久,放掉可惜。


其實,真相是妳的家庭、妳的孩子才少不了妳!工作是隨時可以被取代的,然而母親卻是無法取代的。許多女人抓著經營已久的事業不肯放棄,背後往往付出更高的代價。


 


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事是短暫的、是會過去的;什麼事是能存留到永恆的,是最有價值的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我們一定要選擇真正不會後悔、最重要的事,把我們的生命投資在有永恆價值的事情上。


 


媽媽自己帶孩子是有永恆價值的!媽媽親自帶孩子,為孩子奠定一生最重要的基礎:安全感、健全的自我形象、正確的價值觀以及與神美好的關係,這才是上好的福分,是無價的。相對的,工作卻是暫時的,和能存留到永恆的事相比,放掉並不可惜。


 


6.孩子大了,那時我要做甚麼? 我的青春只有一次!


青春的確只有一次,但孩子的童年成長也只有一次。孩子是神給母親的產業,建造傳承的生命。一棵大樹的根基若不扎得深、站得穩,怎能經得起風雨?


 


「家」是一切的基礎。在家陪伴孩子就是在為孩子的生命工程奠定美好根基。它需要經營微妙的人際關係;有效的運用時間;有創意的發揮想像力;積極果斷的領導能力;清晰表達的溝通能力;以及明快堅持的執行力。在家所學習的的確比在職場上更富挑戰!


 


世界的價值觀卻以為母親在家是自我貶抑,是委曲犧牲。孰不知生命的成長是一層層的歷練累積而成的。


 


試想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或孩子的生命值得嗎?妳能讓自己今天比明天多長高一公分嗎?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擔子一天擔就夠了。而且,經歷過母職生涯的裝備和洗禮,將使妳的人際關係更加圓融,更具領導統御能力、創造力和執行力。屆時更無須憂慮自己要做什麼了。


 


人生有許多階段性的任務,忠於當下神給我們的職份,才是首要的。


 


全職媽媽的挑戰(經濟上的迷思)



7.我的家庭需要兩份薪水(我要繳房貸、保險、規劃教育金、養老)


雖然按常理來說,兩份薪水看似比一份薪水來的有保障和安心,但上帝把家庭託給我們管理,我們要做個好管家,不是只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要讓家人得更豐盛的生命。


 


我們的信心和安全感應該建立在基督裡,不要著眼在眼前的「金錢數字」上,而要定睛在耶穌身上,祂的恩典絕對夠我們用!聖經上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六:6)


 


當我們不能「開源」時就想辦法「節流」。以知足的心,檢視生活各項所需,審視哪些才是必需的?或是有替代方案?例如︰食︰減少外食,在家開伙。衣︰捨棄名牌,改市場牌。住︰若房貸過重,改租屋。行︰捨棄開車,改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育樂︰多親近免費的大自然或公共設施。教育︰「才藝班」非必要,多尋找免費的教育資源,不買書而到圖書館借書等。養老︰重新考慮在許多社會福利之下(國民年金、勞保…等)養老所需的比例。


 


許多看似必須的重大支出 (如房貸、保險、規劃教育金、養老金) 要有智慧的謹慎評估、量力而為,才不會造成財務壓力與生活重擔,以至於本末倒置,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讓媽媽可以親自養育孩子。試想︰妳願意常常有時間陪伴孩子倘佯於藍天綠地,或是擁有一間大房子卻要因此背負沉重房貸?


 


單薪家庭的物質生活的確比不上雙薪家庭來的優渥。從某些方面來看,選擇回家確實付上了相當大物質的代價。但這些代價與家庭所得到的益處相比根本不算什麼。「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們要重新評估在生命中各項需求的優先順序,並做出正確的取捨與選擇,才能得著神所定意要賞賜給每一個家庭的平安與豐盛。


 


 


8.上班可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可以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上館子、出國、買玩具、上雙語幼稚園、補習班、私立小學)


 


孩子需要我們關注和陪伴來感受父母的愛,尤其在孩童年幼的時期。孩子的成長稍縱即逝,他的自信來自父母的肯定,他許多的第一次,亦是那麼的珍貴,豈容我們錯過?而良好的品格與習慣更是要靠媽媽一點一滴的教導而形成,也非補習或昂貴的私校所能提供。


 


媽媽若為了多賺錢而長時間全職工作,不僅犧牲掉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所剩不多的體力,還要操持家務,最後可能累得只剩下簽連絡簿的力氣了!一切都在趕趕趕、快快快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會有好的生活品質呢?美食、玩具只能短暫吸引孩子,媽媽的愛與陪伴及溫馨的家庭氣氛才是孩子成長最需要的!


 


父母須分辨是自己的虛榮或是孩子真正的需要?是別人家出國,所以我們家也要?別人的小孩都學音樂、舞蹈,所以我的小孩也要?別人的小孩去上全腦開發、上雙語幼稚園,所以我的小孩也要?不然會跟不上別人?我們要有分辨的智慧,用一大堆補習來填滿孩子的生活,把小孩累的半死,反而扼殺了他的創造力。


 


小孩有大量的體力需要去跑跑跳跳與探險,大自然就是最棒的補習班,家就是最好的教室,媽媽就是最有愛心的老師。我們的社會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別被行銷廣告洗腦了!媽媽實不應為了賺錢,犧牲最好的而去支付次好的,更不可把自己的需要投射在孩子身上。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二十二︰6是上帝所告訴為人父母最重要的責任。小孩吃最好、穿最好、上最好的補習班、上最貴的學校,反而造就了一群小皇帝!若缺乏父母的付出與教導,未即時建立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實非孩子之福!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愛與時間,成長的過程不陪他,要待何時?


 


 


9.我的薪水很高,條件很好,工作很安定,現在經濟不景氣,很難再找到這樣的工作。


 


工作可以找人頂替,但母親的角色卻是無人能取代。尤其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一轉眼,孩子就長大成人。陪伴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就在嬰幼兒期,需要給他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無條件的愛。母親寧可放棄高薪及穩定的工作,回家帶孩子,表現出無私的愛。孩子和工作無法相比,愛更是無法衡量,給孩子的愛永遠不嫌多。


 


有位姐妹因上班,孩子長期託佣人照顧,孩子的情緒很不穩定,姐妹回家也常發脾氣,親子關係緊張,衝突不斷。但自從辭職回家帶孩子後,孩子的情緒變得穩定,自己也因時間彈性,不再有壓力,能全心全力為家庭付出,全家都受益,覺得回家帶孩子真的很值得。


 


在世上與我們最親至愛的人莫過於我們的先生及孩子。人生有限,我們要把握最重要的也是無可替代的——與家人的關係,這是千萬財富買不到的。孩子依賴家庭的時間不長,長大了他們就會踏上自己的人生。唯一能影響他們的最佳時機,就是當他們還需要我們的時候陪伴他們。不然將來等他們長大了就為時已晚,後悔也來不及了。若我們錯失孩子陪伴成長的機會,即使賺得全世界,保有安定高薪的工作,也是枉然!


 


全職媽媽的挑戰-夫妻關係上的迷思


10.先生賺錢太辛苦,薪水很少,需要我為他分擔。


根據聖經,妻子被造是要成為丈夫的幫助者,要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箴言三十一︰12)。丈夫則要做妻子的頭(以弗所書五:23),負責領導和供應的角色。


 


夫妻一體,妻子體恤先生辛勞,為丈夫分憂解勞,為分擔家計重擔而外出工作似為無可厚非。但是養家是男人的主要責任,妻子外出工作時需有智慧評估︰是否因此取代了丈夫應負之責任,有損丈夫領導和供應的角色?


 


有幼兒的媽媽更應審慎考量外出工作的必要性,是「必要」還是「想要」?是為生活的「需要」工作,還是為了「慾望」工作?


 


即使妻子因為家計需要,必須工作貼補家用,也要以家庭的需要為優先,以不影響女性做妻子和母親的核心角色的原則下進行。如箴言三十一章的才德婦人一般,即使管理家庭以外的事物,仍能專心照顧先生和孩子。


 


妻子照管好自己的家庭,使家成為一個安穩的避風港,教養孩子成為有好品格敬畏神的人,讓丈夫在外打拼無後顧之憂,更是為先生分擔辛勞的好方式。


 


11.先生要我去上班,自我成長,不要我成為黃臉婆。


 


深究先生為什麼要妻子去上班的動機和原因,是因為丈夫期待自己所愛的妻子,不要因為只顧在家裡完全犧牲奉獻,而忘了隨時吸收新知充實自己?先生更不希望妻子為家庭,捨己犧牲奉獻到不顧自己的形象和裝扮。


 


做妻子的可以反省:


 


是否當丈夫下班回來時,妻子只知跟他抱怨今天孩子又做了哪些令妳生氣、惹妳心煩的事,或是帶孩子有多辛苦,讓上了一天班疲憊不堪的老公,難得回家想卸下盔甲休息,仍得不到安歇,巴不得妻子去上班還比較輕省愉快?


 


是否當先生分享一些最近看到的新資訊和心情故事時,太太回答總是令他感到無奈、沮喪和不被了解?導致夫妻間的話題乏善可陳,只能侷限在孩子身上?


聖經的才德的婦人使丈夫心裡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先生希望太太自我成長,是希望太太能成為先生的心靈捕手,了解貼近丈夫的心。


 


當妻子願意真實貼近先生的感受、滿足他的需要、敬重順服先生時,上不上班的議題對先生而言,可能就不重要了。


 


12.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 老公跑了怎麼辦? 


 


聖經上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


 


神所說的婚姻是指夫妻一體,同心合一。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夫妻都應該同心去面對與解決。然而,若是因為擔心將來老公會離開,所以要先讓自己有獨立的經濟能力,無異是先預期婚姻有可能結束,對婚姻沒有信心,對老公也沒有信心。這種不安全感,讓自己無法定睛在培養良好的夫妻關係,只在意培養自己的能力。


 


女人擁有獨立的經濟,會誤導女人認為沒有丈夫也可以過得很好,因此不再願意付出努力經營婚姻,甚至容易輕看丈夫。而男人也很可能因為妻子有經濟能力,便降低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


 


所以,不要預先設想且憂慮老公會不會跑掉,也不要擔心自己有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要相信妳的婚姻在神的手裡,只要照著上帝給女人的職份,專心照顧家庭,滿足先生與孩子的需要,才是維繫美滿婚姻的方法。


 


13.我不想向先生伸手要錢,依靠男人。而且女男平等,為甚麼要我留在家裡?


 


神照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並賜福給他們(創一:27-28)。神造男女是平等的,但卻是有分別與次序的,意即角色不同。


 


神創造女人乃是要她幫助男人並要生養眾多,而男人要擔起家庭主要的經濟責任。因此女人所做的(全心照顧家庭)與男人所做的同等重要、有價值。


 


而且女人的價值在於神創造人時所賦予的,是尊貴的,所以向先生伸手要錢,倚靠先生,並不會損及她的價值。做妻子的需要倚靠先生,如同先生需要倚靠妻子一樣,這就是一體。


 


14.經濟壓力會影響我們夫妻關係,貧賤夫妻百事哀。


 


金錢不能買到滿足,優渥的物質生活不能保證婚姻幸福。聖經上說:「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婚姻美滿幸福的重要元素是彼此相愛,而不在於經濟狀況如何。


 


收入的多寡並不等同於生活品質的好壞,即便有一份薪水。當我們操練用知足常樂的心態,去檢視花錢的習慣時,處處都有可以節省的地方,也能有滿足的喜樂。操練使用一份薪水也是一種智慧和樂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教導孩子節制和正確的價值觀,更是一舉數得。


 


有位姐妹提及︰當她辭職回家帶小孩,有個月入不敷出,生活稍有困窘,老公得知後反倒安慰說:


 


「沒關係,明天假日我就去打工!」,當天老公一回來交給她500元。姊妹非常感動,她說:「結婚十幾年來頭一次有『被養的』感覺!」以往她自己也有薪水,不覺得老公有肩膀可倚靠。但是,因著辭職回家帶小孩,願意尊老公為一家之主,並順服敬重他時,讓她經歷在婚姻中前所未有的甜蜜。 


 


婚姻生活雖會遇到困難壓力,重要的是彼此相依扶持,感激對方的付出,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當夫妻同心,外在的壓力反倒更能連結夫妻彼此的關係。 


 


全職媽媽的挑戰-能力上的迷思



15.我有能力可以兼顧家庭和工作。   


 


有能力兼顧家庭與工作,不表示兩者都能做得好。


 


每人一天都是24小時,下班回家後,仍需要做許多家事,以致無心或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雖然許多職業婦女標榜:「重質不重量,給孩子優質的三十分鐘。」孰不知成長是需要母親長時間陪伴、愛心關注。


 


工作壓力下的婦女,時間、愛心、耐心都有限,無法靜下心來聆聽孩子的分享,容易忽略孩子的行為錯誤,並且將孩子疏離、關係不夠緊密等行為,誤以為是孩子獨立的表現。


 


媽媽沒有工作壓力下的陪伴是優質的,與孩子的對話不再是:「快點」或「你在安親班都在做什麼?」對先生不再抱怨、爭競、要求權力;反倒能夠安穩不急躁地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個性特質,並能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16.我找到一個很有愛心、有經驗的媬姆;或我的媽媽、婆婆可以幫我帶小孩,親人幫忙帶我很放心。 


 


縱使媬姆既專業又有愛心和經驗,全心全意全力的照顧妳的孩子,但仍然無法取代妳的角色以及胎兒在妳腹中孕育過程中相連的親密情感。孩子是神所託付給我們的產業和責任,這樣的重責大任我豈能推託敷衍?親自帶孩子可以完全參與他每一個成長過程中的驚喜和喜悅。


 


孩子由親人或有愛心的媬姆幫忙照顧,讓媽媽失去學習帶孩子的好機會,而且在兩種不同的教養方式以及不同的生活環境下成長,往往讓孩子無所適從也沒有安全感。


 


上帝賦予母親的角色是不可取代的,很多實際的例子顯示,誰照顧陪伴孩子時間多他就和誰親近,母親沒有親自陪伴孩子是很難建立深厚的親情。新手媽媽正是藉著親自帶孩子來學習為人母親需要的愛心、耐心和經驗,這過程裡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健全的自我形象、正確價值觀及與神美好的關係,這是生命的傳承,世世代代的祝福。上帝賜給我們孩子,絕非要我們只是擁有母親頭銜的旁觀者,祂要給每一位母親智慧能力來親自教養兒女,也享受生命成長的喜悅!


 


一個很有愛心又有豐富經驗的媬姆,不管她提供一個多麼溫馨照顧、陪伴玩耍的環境給孩子,仍然無法滿足孩子內心真正的需要--母親。面對管教上不聽話的孩子,即便是與孩子感情再好的媬姆,因為不是自己的孩子也會有所斟酌,更別提與婆婆或媽媽在隔代教養上不同的觀念所造成的後續問題與困擾。


 


辛苦懷胎十月,卻把塑造孩子未來與人格的影響力拱手讓給了別人。內疚的母親很可能因掛心孩子及工作壓力,身心俱疲,連帶影響夫妻關係,更錯過了與孩子建立親密親子關係的重要階段。


 


智慧的母親們,在得與失之間真得要三思啊!


 


17.我的脾氣不好、沒耐心,怕對孩子有不好影響。


 


真理告訴我們:神是我隨時的幫助,縱使我的脾氣不好沒耐心,神會幫助我改掉壞脾氣。因此只要倚靠神,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每個人都是有脾氣的,媬姆、老師同樣也有脾氣,我們不能因為自己脾氣不好,就把小孩推給媬姆或老師。相較於其他人的脾氣,自己的脾氣是可以控制的,反倒媬姆的脾氣和對孩子的影響,是媽媽無法預知和掌控的。


 


在家帶孩子的確需要學習有耐心,合宜管理自己的情緒。媽媽在每天一次又一次的操練中,學習生命的品格。如果選擇逃避缺席,將操練品格的機會拱手讓給媬姆,雖然暫時看起來安舒無事,但卻錯失塑造孩子的成長的機會,自己也將無份於操練生命的品格。


 


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當媽媽的難免有情緒失控、犯錯的時候。在犯錯時,願意在小孩面前謙卑認錯,並尋求原諒,建立和好的關係,這將是給小孩最好的榜樣,可以造就小孩,對小孩有正面、良好的影響。


 


18.在家裡不知道要做甚麼,只有顧小孩很無聊。


 


參與孩子的成長必須全時間的投入,怎麼會「無聊」?


新生兒需要全心的照料,媽媽幾乎是24小時「待命」,方能滿足小嬰兒的需求。


 


到了幼兒期需要與孩子有更多的互動,幼兒的全人發展才能健全平衡,與幼兒對話、遊戲、教導、運動、肢體接觸、親子共讀等,都需要時間、精力,不可能會感到無聊。


 


孩子入學後更需要陪伴、被傾聽、課業的協助指導、社群的學習、人際關係的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等等,全職媽媽真的「很忙」。


 


媽媽親自帶孩子才能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在關係上要多多的「存款」,到了孩子青春期時才能「提款」。


 


許多的衝突對立因親子關係良好,很容易就可以化解。為了要正確的教養孩子,許多姊妹都很用心的學習聖經的教養智慧,也會和其他全職媽媽交流分享,更明白生養兒女真是上帝的祝福!


 


19.我不會帶小孩,交給有經驗的專業姆會帶得更好,我去發展我的專業。


 


孩子是個生命體,生命的孕育和成長需要另一個成熟生命的滋養與澆灌。孩子也像一件尚未完成的藝術品,需要一個眼光獨到的雕塑家花時間去觀察,用心去揣摩、研究,耐心去欣賞,然後一刀一斧的去雕琢完成。


 


沒有人會比懷胎十月的母親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經驗和有專業媬姆並不能給予孩子最需要的「母愛」,媬姆也許熟練技巧,但是卻無新手媽媽的愛憐、驚嘆、疼惜、愛的雕琢。


 


「媽媽」無法由專業取代,只有妳自己最適合。沒有一個人天生會做媽媽,都是由學習摸索中而來。上帝既選擇妳做孩子的母親,妳就是那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最好的照顧者、供應者,祂必然賜下妳一切所需的智慧、能力、愛心、耐心……。只要仰望祂的能力,妳可以做一個稱職的「專業」媽媽。


 


提摩太後書一:7「因為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所以作母親的不要膽怯,要剛強,兒女是上帝託付的產業,要我們當個忠心的管家。靠著上帝加給我們的力量,我們凡事都能。


 


全職媽媽-心態上的迷思


20.上班比較輕鬆,帶孩子很累。 


 


培育孩子的生命確實要付出龐大的心力,媽媽親自帶孩子,為孩子奠定一生最重要的基礎。


 


種甚麼,就收甚麼。凡流淚灑種的,必歡呼收割。


 


全職媽媽雖然辛苦,卻是在建造偉大生命工程,為孩子立下愛的根基。雖累,卻是最有價值的投資。現在辛苦,以後卻輕省。與其等壞習慣或錯誤的行為與價值觀成型了才來扭正,還不如一開始就陪孩子身邊糾正來的省力。媽媽在孩子幼年的陪伴,對孩子生命的模塑是多麼的重要!


 


當妳願意捨己,並委身盡心、盡力、盡意去養育這個神託管的產業,將會是一條極豐盛、蒙福的道路。


 


21.孩子交給安親班,親子關係既輕鬆又愉快,不會有衝突。


 


孩子漸漸長大,親子關係上會有衝突,但不能因為有衝突而逃避相處,縱使衝突似乎暫時沒有,但是問題仍然存在。


 


面對親子衝突,媽媽應積極找尋正確的解決方法,檢視自己的教養方式,不惹孩子的氣,免得使他們失了志氣。並學習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採用良好的溝通方式,無條件的愛與接納孩子,化解衝突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漸漸成長,媽媽也需要在期間學習成長,規避衝突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正面處理衝突的榜樣。如果孩子學會妥善的處理衝突,對他將會是終生莫大的資產。


 


安親班雖然在課業上可以輔導孩子,卻不能兼顧孩子生命全面的發展。孩子的情緒引導,品格的模塑需要家長亦步亦趨的陪伴、教導、指正與關心。


 


有位媽媽提到:有次接孩子下課時,看到孩子傷心落寞的模樣。孩子一看到媽媽,便難過的哭泣陳述數學考試的挫折,媽媽立即將孩子摟在懷裡,撫慰傾聽孩子。這是安親班無法提供的親情安慰。


 


課業只是表相,親子關係才是最值得花時間培養的。不要把塑造孩子的機會拱手讓給安親班。


 


22.孩子帶不好,我還不如去上班。


 


求好心切的媽媽,會認為自己犧牲了前途,排除萬難回家帶小孩,應該把孩子帶得很好才對。所以,有一些全職媽媽會以為︰我的孩子應該聽話,成績表現優異,德智體群各方面才德兼備,甚至應該身強體壯,不會生病……(至少應該比職業婦女的孩子表現更好),才代表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事實上,當妳肯定全職母親的價值,願意以家庭為優先,付出寶貴的代價,選擇在家帶孩子,仍然會遇到挫折困難。在全職媽媽的生涯中,我們難免會面臨孩子生病、不聽話、品格教養、親子關係等等問題。


 


重要的是,挫折困難是引領我們成長的墊腳石而非絆腳石。在困難中我們可以學習調整自己,倚靠上帝的力量來跨越艱難。即使有困難,仍然繼續堅持選擇做對的事。


 


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培育澆灌,非一蹴可及。就像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等到秋雨春雨。全職媽媽有更充裕的時間,專心培育孩子的品格,耐心等候孩子的成長。


 


因此,我們要學習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挪去對孩子不合理的期待,存著歡喜盼望等候收成,千萬不要揠苗助長或半途而廢。我們做自己該做的,把結果交託給神。


 


23.考慮回家帶小孩,我可以怎麼做?


 


選擇在家自己帶孩子,的確是一項挑戰,但是絕對是一條蒙福之路。為能披荊斬棘,減少阻力。我們建議妳:


 


一、堅定信念,以家庭為優先


看重養育孩子為最有意義價值的投資,成為妻子和母親是女人最崇高的身分。在真理上堅定,仰望神的能力,相信神必幫助妳。


 


二、調整生活型態和使用金錢方式


在婚後就可以及早存錢,並學習使用一份薪水過生活,將另一份薪水存起來。學習記帳並量入為出,做金錢的好管家,謹慎理財和投資。購屋貸款等財務決定須以不影響自己親自帶孩子的決定為前提考慮。


 


三、取得配偶的支持、認同


雖然是母親在家帶孩子,但是養育孩子需要夫妻同心合力才能完成。所以要跟先生好好的溝通,以敬重順服的態度徵得配偶的支持。


 


四、增加育兒能力


學習聖經裡的教養智慧,教養出敬虔的後裔。禱告懇求上帝賜給妳智慧能力,尋求上帝的幫助。妳也可以閱讀書刊、搜尋網路來增加育兒技巧,在帶孩子時不致慌亂不知所措。


 


五、與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成長


可參與有聖經真理教導的全職媽媽小組,互相打氣、支援,讓妳的全職媽媽生涯不孤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ki黃油雞 的頭像
    Yuki黃油雞

    Yuki的公私日誌

    Yuki黃油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